发布时间:2016/1/18 11:41:40 来源: 作者:贺树龙
百年一度的“百度杯征文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媒体、自媒体和百度用户空前联手,对百度的业务形态、商业模式乃至价值观进行了一次舆论大审判。而起因是件小事——百度被指为了商业利益出卖某个疾病贴吧的吧主。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度此次被全民围殴,是一直以来竞价排名、虚假广告、恶意捆绑等行为所引起的外界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释放。
当然,百度并不寂寞。多年以来,在中国互联网占据重要地位的BAT(百度、阿里、腾讯)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危机时刻。而通过这些危机时刻,我们可以拨云见日,看清楚BAT们的底线和软肋。
因此,笔者盘点了“BAT惨遭群殴的十个瞬间”,以古鉴今,告诫BAT们:有错改之,无错加勉,千万不要等到被群殴时,才想起“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句老话。
排名第十:孙云丰批谷歌“恶心”
孙云丰,2004年加入百度,现任百度公司副总裁。
众所周知,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前,谷歌一直是百度的竞争对手。2010年1月13日,谷歌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审查Google. cn上的搜索结果,暗示有可能退出中国。
次日,时任百度首席产品设计师的孙云丰在自己的博客中撰文《关于谷歌退出中国》,直指Google退出中国的姿态证明自己是市侩分子,并表示自己对此感到“恶心”。
一个大公司的高管,在竞争对手准备离场之时大泼脏水、进行抨击,自然引起了当时舆论的激烈反扑。后经百度公关的运作,转载了孙云丰博客的大多数网站进行了撤稿,孙云丰也被迫删除了自己的博客。
但恶名已经形成。事实证明:谷歌离场之后,没有了竞争压力的百度,在不尊重用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接导致了“全家桶”事件的发生和今天舆论对百度的大审判。
小编点评:做企业要崇尚公平竞争、尊重对手,不落井下石、幸灾乐祸。
排名第九:刘春宁被腾讯举报
刘春宁,2004-2013年就职于腾讯,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2015年6月22日,时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的刘春宁被深圳警方带走,原因是涉及在腾讯期间商业贿赂,疑遭腾讯举报。
刘春宁被警方带走之后,引发了广泛关注。阿里巴巴发声明力挺刘春宁,腾讯发声明表示:刘春宁系腾讯内部审计牵出,并非有意针对。
但众多看客更愿意这样解读:刘春宁跳槽至腾讯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那里,引发了腾讯不满,遂进行举报。言外之意乃是——刘春宁成为了AT大战的牺牲品。
再加上腾讯曾举报过快播侵权,许多人认为这是导致快播被查、王欣被抓的间接原因,所以舆论对腾讯的商业道德提出了质疑。但好在不管是刘春宁还是快播,都有切切实实的把柄,所以虽然非议挺多,但腾讯的腰杆可以站得很直。
小编点评:违法犯罪必究,但动机不可邪恶。
排名第八:淘宝遭中小卖家围城
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天猫前身)突然发布《2012年度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大幅提高年费和保证金。
随后,不满此规定的中小卖家开始在网上聚集,对大商家进行恶意攻击,参与人数一度超过5万人,攻击范围扩大到直通车、聚划算和支付宝。淘宝官方起初态度强硬,以致事态进一步恶化,最终商务部介入,要求“淘宝商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
此事件后来以马云暂时让步收场,但阿里“恃强凌弱”、“过河拆桥”的骂名却从未消失。2013年年底,淘宝开展打击虚假交易行动,却被视为变相打击中小卖家,再次引发了集体抗议,5000多人围攻了淘宝总部。
小编点评:吃水不忘挖井人,企业家切不可在自身强大后一脚踢开当初帮你打江山的人们。
排名第七:百度全家桶
“百度全家桶”的说法早已有之,说的是百度预装、诱导或强制用户下载安装自家旗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90157 |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0200857号-23 | 高新技术企业:GR201144200063 |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351号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