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28 11:20:51 来源: 作者:互联网
所谓“新计划经济”时代,即:所有的生产都会按照消费需求进行,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这件产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而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此时,不会有库存,也不会有恶性竞争,行业更进一步细分化,新的供应关系正在形成!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五个字的分量,它透露的信号很重大,显示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调整。
当下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路障。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僵尸企业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吸血鬼,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衣服鞋帽玩具等消化不了,价格持续下滑;而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马桶盖也要奔赴日本购买。
那么这背后深层次的逻辑是什么呢?请看我的分析:
在经济里有两大活动:生产和消费。
当生产和消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整个社会就会往前推进,经济健康增长。相反,当生产和消费脱节,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会出现经济停滞增长,即:经济危机到来。
先纵观一下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在计划经济阶段,我们实行的是“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这个时候永远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是由于一切都是计划好的,所有大家也没有什么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水平太低。
水木然点评:在市场经济阶段,我们实行的按意愿生产,按利润分配;此时,由于“生产”的权力是开放的,如果一种“产品”被需要,就会有人“生产”,而且不会被限制,这样同种产品的生产商就产生了竞争。而且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当产品数量超过了消费需求量之后,产品就会过剩。
按照中国的发展路线,当我们生产力高度繁荣之后,会进入共产主义阶段,届时,所有的生产都是有序的,不会再有产品过剩,而且会实行按需分配,也就是说: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那么这个理想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按需分配”的前一个阶段:按需生产。所谓按需生产,其实是中国后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而我们接下来将逐渐进入到这个阶段!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里,产品是生产者说的算,消费者只需要根据自己需求决定买或者不买。而以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革新,引起了一场“消费关系”的大解放,未来的消费关系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整个社会的供应关系被摧毁重建。
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深入到制造业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诞生出C2F(顾客对工厂,简称客厂)模式。这也是工业4.0的本质,工业4.0将在未来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信息数据的互联,最终实现万物互联,从而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详情请参考我的上一本书《工业4.0大革命》),即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手段,使工厂实现定制化生产(按需生产)的过程,从而实行从消费需求---工厂制造---后续服务的一体化。
C2F模式是B2C商城网站与移动社交高度的融合,由品牌商和用户通过互联网和技术直接沟通的一体化产销的模式。
而现在的工厂大多按销售商的要求进行生产,并没有深入了解、统计、整合、消费者的需求。这时消费者需求、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流程是分离的,生产的只管生产,不知消费者需求,制造工厂关心的是订单的批量和规模。而搞贸易和销售的不搞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小批量和个性化要求。
按销售商预估的产品进行生产,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库存和压货,而库存和压货是吞噬厂商利润的黑洞,也是商品价格难以下降的拦路虎。压货和库存是利润的天敌,中国零售商品的零售价往往是成本的5倍,眼镜、珠宝、奢侈品零售价往往是成本的百倍,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就是层层库存、压货加价和终端零售成本高昂造成的。
并且生产商也只会根据自己预估的大众需求去设计产品,不会关心小众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制造业的是靠批量个规模取胜,批量越大,开模的成本就越低。
而甩掉销售商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最终客户是C2F的内核之一,制造厂商可以通过建立商城,把产品直接卖给最终消费者,在培养商城的成交量的同时渐渐的干掉贸易销售中介,不再由销售商握住销售终端。
当然,有实力、有远见的销售商也在反击,他们通过自建商城完成终端销售,通过大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90157 |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0200857号-23 | 高新技术企业:GR201144200063 |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351号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