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助动态
会员服务
业界动态

BAT发力互联网电影产业,传统企业被边缘化

发布时间:2014/10/13 9:04:12       来源:       作者:互联网

不管你信不信,电影产业的天真的变了,而且没有夸大,来得比预想更为猛烈。不仅阿里、百度、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纷纷涌进来要分杯羹,正冲击国内TOP1的乐视影业甚至将触角伸到了海外腹地的好莱坞,宣布耗资2亿美元在美设立影视基地,这不仅仅是分水岭,而是另一个时代提前来临的信号。

前段时间还在讨论互联网如何改造传统电影产业,本来以为是未来一两年的事,结果9月份,BAT轮番搞出涉足影视的大动作,国庆十一档挤满了《亲爱的》、《黄金时代》、《心花路放》等一大波抢食者,背后都站着阿里、美团、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按照这个节奏,互联网向传统电影产业渗透要快很多,这意味着传统大佬们要从焦虑提前过渡到怎么打好“保卫战”了。

与旅游、教育、医疗等慢热领域比,电影领域如疾风骤雨,让人难以接受。目前来看,围绕着电影产业,已形成了群雄蜂拥的局面。很多人都想知道,BAT是手持海量用户、流量的大玩家,他们闯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一方面冲击传统电影模式,发行公司被边缘化,院线大批人员下岗会否成为事实?另一方面,对乐视这家个吃螃蟹的来说,会不会落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局?

互联网电影图谱实力对比

时间退回到8月,玩互联网电影这门生意的还寥寥无几,BAT们也仅仅是敲敲边鼓,只是在电影的发行、票务、宣传等链条上蜻蜓点水,但转眼到了9月,各界大腕都憋出了大招,快速进入备战阶段。

先回放一下重要的镜头:9月初,百度与中信信托、中影成立影视众筹“百度有戏”,首批试水《黄金时代》,同时爱奇艺与华策合资成立影视公司;917日,腾讯互娱成立了影视业务平台“腾讯+”,未来会把游戏、动漫等优质IP改编为电影;优酷土豆也将“合一影业”推到前台,扬言每年拍9部以上,最近还以出品方身份入驻《黄金时代》;另一个玩法是,美团猫眼用电影票预售的方式参与发行环节,《心花路放》上映前,预售了4000万的电影票。

可见,互联网侵入电影产业,正处于加速期,外来力量的壮大,吆喝的嗓门也加强,大都要颠覆传统电影行业的态势。所以要回答上述疑问,有必要梳理和对比一下互联网巨头在传统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角色和位置,从投资、拍制、宣传、发行、播映、衍生品六个环节看,目前格局如下:

从以上族谱来看,互联网涉足影视业有两个阶段,前面三年乐视唱独角戏,今年8月后BAT集体杀进来,几乎涵盖了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在投拍、发行两个环节,华谊、光线、博纳、万达等传统企业暂占优势,但发行上有被在线票务边缘化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在宣传、发行、衍生品、放映上地位不断增强。在投拍上,除了乐视站稳脚跟外,其余都在试水,有待验证。这个实力对比格局也会快速变化,接下来预计会加速的并购等资本上的动作会影响全局。

两大冲击波:乐视怎么破题,传统企业如此防止被边缘化?

回到文章开头时的疑问:电影产业在互联网思维、粉丝电影和各路大神的推波助澜下,正越来越拥挤,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力?其中有个方向有待观察:一个是作为代言人,乐视会不会遭“围剿”,有没有破题的方法;另一个是投拍、发行和院线等传统电影产业里的守护者们的下场怎么样?合纵连横还是反向并购,能不能杀出一条路?

先来看乐视,说实话,用互联网的模式来玩电影,乐视是一个老大哥,不管是BAT,还是优酷土豆、爱奇艺、美团和卖座网等票务公司,大都在模仿,只不过由于资源优势不同,盯住的影视链条环节不同。个人认为,短期还不会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源于两个原因:

一方面,互联网重构电影产业,起到的是一个“放大器”的效应,短期还不会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比如一部电影用传统的投拍和宣发来做,票房1个亿元,经过互联网的“改造”,票房能放大数倍;又如去年中国的电影产量是638部,但成规模放映的影片只有250部左右,超过一半影片的票房不到1千万,互联网电影先要消灭125部“表现差”的电影。二是乐视打造的是一个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tousu@tz1288.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90157         |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0200857号-23         |         高新技术企业:GR201144200063         |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351号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