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8/27 14:10:39 来源: 作者: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的这句话一定程度上也是适用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基于完全自由的互联网产品本身是不分国界的,但用户却有国界,因此也造就了很多产品有国内版和国际版这一说。
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考虑本土市场的特色的服务,我们做互联网的产品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地区甚至领域我们应该如何优化改进甚至重新设计产品以更大程度上的迎合用户需求呢? echo design 就此回答了以什么样的产品会适合国内本土化市场以及什么样的设计适合于国内本土化的用户,并总结了国内用户的一些特色:国内的消费者对功能有一种狂热的态度,大多数总是认为产品的功能越多越好;国内用户喜欢个性化定制,如各式各样的手机壳,各种产品的更换皮肤功能等。并表示因为国内语言的特殊性,一些产品应当在字体设计上下点功夫,更多请移步演讲视频。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来盘点一下近两年比较主流的互联网产品以及移动互联网产品中都有哪些产品有国内版、国际版,它们各自之间的主要不同点都在哪里,看看能不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参考。
国际产品国内化
1. Skype 与 Skype 简体中文版(Tom-Skype)
2004 年当时还没被收购的 Skype 与 TOM 推出专为中国大陆地区用户“量身定做”的 Skype 简体中文版(Tom-Skype),一年后两者成立合资公司,TOM 负责研发、运营中文版 Skype 并扩展中国市场。至于它俩之间的区别相信很多都知道,产品上前者界面干净简洁,且用户通话数据是加密的很安全,而后者不仅栏目多,广告也是漫天飘,此外功能上 Tom 版有国内标配的截图发图功能,在文本通信上也多了一个审查过滤功能,因此其安全性和隐私性也一直被质疑。在运营上“英文原版有更多的优惠功能,例如交费后没有时效问题,而 Tom-Skype 会强行定时消费,愚弄百姓,广大用户深恶痛绝之。”
整体来说 Skype 在中国无论是形象还是名声都不是很好,谁让它摊上了像 Tom 这种对用户来说有点流氓的队友了呢。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最近被讨论得较多的微软将在 2013 年全球范围内停用 Live Messenger(MSN)(将其整合到新版 Skype ),但独独留下了 MSN 中国。当然背后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因为在我们国内 Skype 和 Messenger 这两个独立产品中前者是与 Tom 公司合资运营的,微软并没有运营牌照(在中国市场从 PC 到电话终端的语音传输服务需要专门的运营牌照),因此目前是无法整合的。不知道日后接过 Skype 盘子的微软能不能重新改变用户对这个产品的印象。
2. Evernote 与印象笔记
Evernote 与印象笔记相信大家应该更熟悉了,在今年的 5 月份 Evernote 宣布在中国推出本土化产品印象笔记并在中国北京成立办公室。关于印象笔记这个本土化的产品,相信大多数人在开始对它的中文名字是比较认同的,谷艾米曾提到了这一名字的由来以及解释,“首先里面有“象”(图标里代表记忆的大象),其次“印象”在中文里的意思是“记忆”,刚好符合帮助用户记录点点滴滴的 Slogan 。”可以说 Evernote 启用“印象笔记”这个好名字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虽然在部分功能上有很大缩水,如分享、ifttt 功能、不支持 Evernote International 百宝箱的应用,还将数据存储在国内造成了部分用户的“恐慌”。但 Evernote 并没有强制用户迁移,而是让用户自己选择,并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来解释说明数据安全问题,并逐渐恢复部分在国内阉割的功能,如建立共享笔记本、继续增加旗下应用的中文版本。
此外印象笔记的官方博客、官方微博运营得也很好,也会很适应国情地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如在前几天双十一活动中购买高级帐户后再送一年,还经常邀请粉丝参观办公室并赠送包括贴纸、T恤等在内的纪念品。相信印象笔记如果保持现在的心态,它在国内的路会比其他国际化产品走得更加顺畅。自 5 月份以来 Evernote 与印象笔记新增用户比例数 5:1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3. Filpboard 与 Filpboard 中文版
Filpboard 是当下主流的社会化推荐阅读应用的代表,被誉为 iPad 上最为革命性的新闻应用。大概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 Filpboard 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区定制的 Flipboard 中文版(也是 Filpboard 目前一个针对特定的版本)。
与国际版相比,和 Evernote 移动分享功能类似,它去除了诸如 Facebook, Twitter 等“不合适”的信息源,选择了与国内的新浪微博及人人网合作深度植入以做到完全的本土化。在其中新浪微博的内容比重过大,几乎全部的推荐内容都是新浪各频道的内容,甚至被戏称为新浪控制的“新浪微博精简版”。与此同时,新浪还自己推出了同类型的新浪视野…… 一定程度上说有点被这个合作伙伴小坑了一把。
一年过去了,虽然 Filpboard 在中国加大了本地资讯资源,在内容方面的合作比过去多了很多,但比起同类型的还是有点相形见绌。此外 Flipboard 中文版的服务器不在中国,因此 Flipboard 中文版在网络速度上也有待提高。因此在国内它几乎处于被 Zaker、鲜果、网易以及新浪视野等联合围剿的状态中。
最后,与上面刚刚提到的 Evernote、印象笔记可以同用一个客户端相比, Flipboard 国际版与国内版还给用户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升级问题,坚持使用国际版的用户要想升级必须越狱,不然会被直接升级为中文版。(或用美国区 Apple ID 重新下载)
4. Opera 与欧朋
其实这个标题是不准确的,严格来说应该是 Opera Mini 与欧朋浏览器& Opera Mobile 与欧朋浏览器 HD, 这两组分别对应,组与第二组的区别就是为了省流量网页会被压缩。
欧朋是 Opera 与国内天音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并推出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品牌,主要有欧朋浏览器和欧朋浏览器 HD两个产品(不包含欧朋HD 比价版),又一个国外产品本土化的实例。与 Opera Mini、Opera Mobile 区别为默认搜索引擎由 Google 改为百度,并集成了只有国内版的特色功能-欧朋服务,它包括网址导航、新鲜事(算法抓取到的微博上的热点微博)、微博(内置的新浪微博组件 ,对低端手机来说体验极好)、 应用下载(应用商店)、看小说、够实惠(电商导购)。
此外欧朋还与国内其他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如与阿里巴巴旗下一淘网合作集成如意淘功能的欧朋 HD 比价版,与斯凯合作推广,因此你可以在很多刷机包里看到欧朋的身影……另外如果你身在帝都的话应该会在电梯里、地铁里看到欧朋的“凶残”的推广广告,但至于效果嘛,至少我知道不止我一个人都以为这四个广告一个是卖单反的广告,一个完全看不懂的广告,一个是练瑜伽广告,另外一个是酒店开放广告 XD
调侃归调侃,至少截至到目前今年第三季度手机浏览器的数据统计显示,欧朋浏览器妥妥地占据着市场份额除 UC、QQ手机浏览器之后第三的地位(具体份额数字各家出入有点大,这里不再赘述原因,你懂得的),还算不错的一个成绩?
5. Battlefield 与战地风云OL
搜狐畅游代理 EA 的战地风云OL在历时一年多的本土化研发后近日终于亮相了,不出所料的在 EA 携手 Neowiz 悉心研究中国 FPS 玩家喜好后的全新元素后新增了包括僵尸生化在内的多种模式,还推出越南战争地图、南海保卫战地图,嗯,里面还加入了国内用户“期盼”的歼十战机。
不知道动视暴雪明年代理给腾讯的《使命召唤OL》会变成怎么样,会出现钓鱼岛保卫战不?
国内产品国际化
1. QQ 与 QQ International
QQ 国际版与腾讯 TM 一样的简洁,当然是相对于臃肿的 QQ 国内版来说的。对国外用户来说,比起之前的 AIM, Yahoo Messenger, GoogleTalk 等即时通讯软件来说,QQ 国际版还是太“重”了。何况现在国外用户越来越倾向于用 Facebook Messenger/Chat 或 Facetime, Skype 等,对传统的 IM 软件已经兴趣不大。
QQ 国际版与国内版相比界面上的区别就是零广告体验吧,功能上也把很多默认集成的工具剥离出来放在一个工具箱内,像一个小型的应用商店一样,用户可以选择性的添加移除,而且相比国内版的应用数量“精简”了很多。
2. UC 浏览器与 UC Browser
UC 浏览器为了拓展国外市场,专门打造了国际版的 UC Browser, 除了菜单文字由中文变为英文外,无论在界面还是功能上都与国内版的 UC 浏览器有很大的区别,如界面上清爽简单,没有广告。功能上除了延续其特有的云端加速提升网页浏览速度外,主打语音识别、支持多点触控操作,新选项卡上可以聚集世界各地头条新闻等。
来自网友少数派sspai的评价“UC国际版给人的感觉舒服多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算得上是一款纯粹的手机浏览器”。而对于国外的本土化的产品来自 UC 的苏振雄曾表示“将本土化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翻译,还要根据文化语言、使用习惯、网络环境方方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90157 |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0200857号-23 | 高新技术企业:GR201144200063 |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351号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